小伙伴們去做汽車保養(yǎng)的時候,經(jīng)常會想,要不要加點兒錢換個好點兒的機油?
更換周期可以更長一點?
車子性能會更好?
換更好的機油會不會更加省油呢?
俗話說得好,便宜沒好貨,好貨不便宜。很多人都認為價格貴的機油質量就越好。
但真的可以這么簡單粗暴地判斷嗎?
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好好說說機油的問題。
什么是“更好”的機油?
機油,即發(fā)動機潤滑油,能對發(fā)動機起到潤滑減磨、輔助冷卻降溫、密封防漏、防銹防蝕、減震緩沖等作用。被譽為汽車的“血液”。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添加全合成機油是車輛最好的選擇,當然性能更好,也比較省油。
什么是 “燒機油” ?
在等紅燈的時候經(jīng)常能發(fā)現(xiàn)有些車輛車尾冒濃煙,老司機會告訴你,這車肯定是“燒機油”了 ......發(fā)動機在運轉的時候,活塞高速地在氣缸內上下運動,機油充當兩者之間的潤滑劑和保護劑。發(fā)動機在運行中,難免有一些機油會殘留在燃燒室的壁面上被燃燒掉。 如果過量的機油進入了氣缸,并與混合氣體一起參與了燃燒,導致機油消耗量過大,這種情況就是“燒機油”了。過量的機油進入燃燒室,更容易形成積碳,使排放超標。同時發(fā)動機的動力、噪音、油耗等各方面也會受到影響。嚴重者甚至會出現(xiàn)拉缸,發(fā)動機報廢等結果。
關于潤滑油的五大誤區(qū)
潤滑油對汽車發(fā)動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使用起來也有些講究。
誤解一:潤滑油無需更換
如果只補充不更換,只能彌補機油數(shù)量上的不足,無法完全補償潤滑油性能的損失。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,會帶走發(fā)動機內各部件摩擦所產(chǎn)生的碎屑,久而久之由于污染、氧化等原因機油質量會逐漸下降。
誤解二:添加劑用處大
真正優(yōu)質的潤滑油是具備多種發(fā)動機保護功能的成品,配方中已含有多種添加劑,而且潤滑油最講究配方的均衡以保障各種性能的充分發(fā)揮。自行添加其他添加劑不僅不能給車輛帶來額外保護,反而易與機油中的化學物質發(fā)生反應,造成機油綜合性能的下降。
誤解三:潤滑油變黑了就該換
對沒有加清凈分散劑的潤滑油來說,顏色變黑的確是油品變質的表現(xiàn)。但汽車使用的潤滑油一般都加有清凈分散劑,將粘附在活塞上的膠膜和黑色積炭洗滌下來,并分散在油中,減少發(fā)動機高溫沉淀物的生成。故潤滑油使用一段時間后顏色容易變黑,但這時的油品并未完全變質。所以大家一般根據(jù)汽車行駛了多久,跑了多少公里來決定是否換機油。首次更換機油需要在5000公里或者3個月內,以后建議每6個月或者7500公里進行更換。機油在車輛的行駛中會不斷地吸收雜質等,結合車輛的實際情況提前進行更換是百益而無一害的。
誤解四:潤滑油能多加就多加
潤滑油的量應該控制在機油尺的上、下刻度線之間最佳。潤滑油過多會從氣缸與活塞的間隙中竄入燃燒室燃燒形成積碳。其次,潤滑油過多會增加曲軸連桿的攪拌阻力,使燃油消耗增大。
誤解五:潤滑油不分好壞
潤滑油市場存在很多劣質潤滑油,這些廢油含有各種雜質,劣質潤滑油清洗功能弱,油泥嚴重,導致保養(yǎng)周期短,發(fā)動機的工況差,容易產(chǎn)生積碳,嚴重的可直接導致發(fā)動機爆瓦、爆缸。